心理韧性的力量:彭凯平教授的“八正法”在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彭凯平教授就“压力之下,如何提高心理韧性”这个主题内容与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学习。
 
作为一名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心灵的抚慰。我院一直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不断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个背景下,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压力之下提高心理韧性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心理韧性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的能力。正如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所指出的,心理韧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复原力、抗逆力和创伤后的成长复原力是指在面对逆境、失败和压力时能够迅速恢复的能力;抗逆力,或称为耐磨力或意志力,代表着在持续压力下坚持下来的能力;创伤后的成长则是一种在经历逆境后产生的积极心理变化和心理功能的提升。
 

 
彭教授还提到,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生理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三大因素。社会变迁、生活方式变化和人口迁移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个人经历的重大事件、早期童年时期的伤害以及生理上的大脑器质性变化和遗传因素也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彭凯平教授建议我们采取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提高心理韧性。他提出了“八正法”和“五施法”等方法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和心态。这些方法包括深呼吸、闻香、抚摸身体、幽默、倾诉、运动、正念、写作等,都与大脑杏仁核的放松和舒缓有关。

 

 
以下是“八正法”的具体内容:
1、深呼吸: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体,减缓心跳,降低应激反应。通过深呼吸,我们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对抗压力带来的生理影响 。
2、闻香:嗅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使用自己喜欢的香水或香氛,可以快速改善情绪反应,因为嗅觉是唯一直接连接到大脑情绪中枢的感官 。
3、抚摸身体:身体接触,特别是抚摸特定的穴位,如膻中穴,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这种身体上的抚慰有助于放松肌肉,减轻情绪压力 。
4、幽默:幽默是一种强大的情绪调节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减轻压力,提升心情 。
5、倾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倾诉不仅是一种情绪释放,也是一种社会支持的体现 。

 
6、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荷尔蒙”,有助于提升情绪和增强自信 。
7、正念:通过冥想、专注或瑜伽等正念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当下,减少对负面情绪的关注
8、写作:将情绪和想法写下来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写作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处理情绪 。
彭凯平教授的“八正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提高心理韧性,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李海媚  |  助理社会工作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累计团体辅导经验500+小时,个体咨询累计200+小时;十年一线社区服务经验, 服务包括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区戒毒、低保家庭、救助站等群体:熟练CBT团体治疗、 CBT认知行为疗法、老年人能力评估理论及实操、社会工作督导理论及实践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旨在推广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给予更正、删除,谢谢!
 

供 稿 | 社工部李海媚

编 辑 | 易   娟

责 编 | 李盛辉

审 核 | 李定国

 

四会慈航精康医院